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老照片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朗际:古朴风情藏不住

    信息发布者:刘谈桂
    2017-09-03 16:00:39   转载


    有数百年历史的祠堂建在青山绿水间。

    7月2日一早,自宁都县城出发,记者一行沿梅江北上,计划探访肖田乡朗际村。这里是赣南的“北极点”,被当地人称为“千年古村”“赣江源头第一村”。

   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,我们才到达肖田圩镇。汽车继续沿着盘山公路行驶,离城市的喧嚣越来越远。这里群山连绵,草木繁茂,溪水潺潺,山泉水珠不时滴落到人身上,甚是清凉。最后穿越一片林荫,我们终于到了朗际村口。

    朗际村西靠大龙山,东邻抚州宜黄县的东华寨,北面是海拔1260多米的王陂嶂。初入村中,踏上厚实的石板桥,记者看到一排古民居,分别是德皋公祠、淳粹公祠、淳仁公祠。德皋公祠建于南宋绍熙二年(1191年),是为了纪念朗际肖氏开基世祖肖德皋。淳粹公祠、淳仁公祠主祭肖氏两位二十世祖肖淳粹、肖淳仁。肖淳仁于明弘治九年(1496年)考中进士,官至山东青州知府。据说有人统计过,该村考中进士、担任知府以上的乡贤有四五十人。记者看到,祠堂中至今还立有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“诗书美矣但士农工商各专一业便非不肖子孙,富贵显然必忠孝节悌自任几端方可无惭宗祖”等对联,时时刻刻激励着郎际村民。

    “六月六,晒族谱,烈日悬中天,赤胆戚无语,客家好儿女,切把祖训记……”声音从一旁的淳仁公祠中传出。原来,朗际是客家先民肖氏南迁的第一站,当日又恰逢农历六月初六,每到这个时候,为了团结宗亲,教育后人勿忘先祖,当地的肖氏各房“谱管”(掌管族谱者)都会向在外有成就的族人子弟和移居他地的族人代表发出通知,催促他们回乡晒族谱。当然,现居村中的各家各户都要有人参加。不仅如此,丰富多彩的客家民俗,如婚嫁乔迁、逛庙会、闹花灯、“奉神灵”等习俗,当地村民都有传承至今。

    随后,朗际村委会主任肖勇带记者参观了村中新建的房子。他告诉记者,《若干意见》出台实施以来,当地积极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,目前村中52户人家有36户住进了新房。记者看到,经过统一规划建成的新房,不同于以往村里民房的零散错乱,家家户户保留了飞檐翘角、门楣等客家民居元素,行列齐整。步入新房,里面同样保留了浓郁的客家风情。如今,新房与周边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、融为一体,宛如一幅朴素淡雅的山水画。

    家住村尽头的危旧土坯房改造户陈桂英当日因为参加晒族谱,特意停工请假一天回家,煮上一桌子农家菜,宴请亲朋。看到记者正在拍照,她热情地过来攀谈,邀请记者品尝她的拿手好菜“宁都肉丸”,还端上了亲手酿制的米酒。她说:“最偏远的地方都得到了政府的关照,帮我们盖起了新房,还帮助我们发展产业,大家都万分感激!”后来记者了解到,为帮助农户尽早脱贫致富,当地政府鼓励村民以本地丰富的毛竹资源为依托,打造特色产业。现在,村里的笋干、灵芝、箬叶、食用菌都远销广东、福建等地。

    陈桂英家隔壁,是朗际节孝坊。牌坊上端书有“圣旨”,背面刻着“节孝”两个大字,是清代乾隆年间为该村肖行三的妻子黄氏所立。当年,寡妇黄氏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成人,当儿子考取功名衣锦还乡时,她却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。乾隆皇帝得知后,传下圣旨建立贞节牌坊,一直保留至今。

    朗际人敬山乐水,视生态为生命,当地人有“宁吃生米饭,不取王陂枝”的说法。王陂指的就是村后最高的山王陂嶂。记者看到,那里草木茂密,放眼望去尽是原始森林。王陂嶂像是村里的天然屏障,抵挡住了南下的寒流,山中泉水淙淙,成为赣江的起源地。朗际村西边的大龙山已被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。大龙山下地热资源十分丰富,目前已发现一处恒温42℃的温泉。记者到访时,省地勘单位正在勘测这里的地热资源。肖田乡干部江美宝介绍说,每年三四月份前来“泡汤”的游客络绎不绝,乡政府正加紧研究,计划借此发展旅游业,利用地热等自然资源带动当地农民致富。

    暑假开始了,公祠前的开阔地成为孩子们玩耍的地方。

    当地管姓村民在种植食用菌。

    数百年历史的公祠次第排列。

    节孝坊保存至今。

    入住新房,村民欢喜不已。

    现存的石板桥给千年古村增添一分历史的厚重感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